文/阿和(24go手表網廣州站西店負責人)
珠江的晨霧還未散盡,我已經在擦拭櫥窗裡那隻特殊的水鬼系列。錶盤上鑲嵌著從台灣澎湖採集的星空砂,在燈光下會泛起兩岸夜空的星芒。這是我為阿清準備的三週年禮物,錶殼底蓋刻著我們初遇的經緯度:北緯23.5°,東經113.2°——廣州站西鐘表城與台中逢甲鐘表行的直線距離。
【老吳的傳承】
2010年初見師傅老吳時,他正用自製工具調校機芯振幅。「瑞士人靠機器,我們靠手感。」他將銅製聽音器貼在我耳畔,2836機芯的滴答聲如同心跳。那年站西多用國產機芯,老吳卻堅持引進瑞士毛坯機芯改造,「要做就做最接近原廠的復刻」。
最難忘是2013年冬至夜,老吳帶著我們復刻16610水鬼系列的排氦閥門。當微型彈簧終於在第43次試驗時達到理想壓力值,他開了三瓶九江雙蒸:「記住,0.1毫米的精度差,就是站西貨與瑞士貨的距離。」
【海峽情緣】
與阿清的相識像極了齒輪咬合。2015年廣交會,她拿著放大鏡檢視我們的白金圈Daytona足足半小時,突然抬頭問:「你們用鉑金蒸鍍技術了吧?色澤比台灣廠家純正三個百分點。」後來才知道她畢業於逢甲大學精密工程系,家裡在台中開設鐘表行。
颱風「珍珠」襲粵那夜,她被困在廠區與我聯手調試真空鍍膜機。凌晨四點當第一隻達到勞力士標準的玫瑰金色澤錶圈出爐,車間外正風雨交加。她用手機照亮新出爐的錶圈,金光映在滿是油污的臉上:「這算是我們一起見過的日出。」
【國際旅途】
意大利人Marco總說我們的表「比真品更真」。他去年帶來的1958年古董Submariner,龍頭紋理因歲月磨損嚴重。我們用3D掃描重現原始紋路,卻意外發現勞力士當年隱藏在齒輪間的防偽標記——現在這成為我們所有復刻表的隱藏印記。
英國的Victoria女士教我們「紳士的規矩」。她提供原廠1930年代的設計手稿,讓我們復刻的泡泡背系列擁有同時代腕表罕見的弧形鏡面。「復刻不是模仿,是延續斷裂的歷史。」她說這話時,正用絲絨布輕拭我們重現的6200系列,眼神溫柔如對待情人。
【時代浪潮】
2020年疫情期間,我們通過阿清牽線與台灣師傅遠程聯手。屏東老師傅負責玳瑁錶盤雕刻,廣州團隊專攻機芯改裝,兩岸視訊鏡頭見證了「海峽系列」的誕生。這款融合閩南漆藝與瑞士技術的日誌型,現在成為兩岸表迷的收藏熱門。
上月Marco發來威尼斯鐘表展的邀請函,我們的高仿勞力士錶將首次與古董勞力士同台展出。布展那天,阿清特意從台中寄來檜木展台,木香混著機油味飄在亞得里亞海風中。Victoria看著展牌上的「中國廣州站西」字樣微笑:「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。」
【時光見證】
今夜調試新到的CNC銑床時,顯示屏突然閃出老吳當年的教誨:「心要靜,手要穩。」轉頭看見牆上日曆顯示明天是阿清生日,玻璃櫃裡那隻星空水鬼正指向台中的潮汐時刻。
剛收到日內瓦拍賣行的鑑定報告,我們復刻的6062星象表被誤認為原廠真品。阿清在越洋電話裡笑說:「這算不算最高讚美?」通話背景音裡傳來她父親用台語叮囑:「叫阿和下次帶些廣州機芯來,台中老師傅想切磋。」
(電腦彈出新訂單:Marco訂製50隻「海峽兩岸」特別版,要求機芯鐫刻閩南語諺語「時間會等人」。窗外站西的燈次第亮起,又一輪明月照過珠江。)
钢印为证,时光为盟。在这片流淌着金属与梦想的街道上,我们以精密机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两岸故事。